2024凤楼威客信息网_同城凤楼网站app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

陕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地市分布图


金秋老体2021年第2期


公园里的健身达人

       /陈磊

公园就是一个健身江湖,里头高手云集。在这里有一群平均年龄在65岁左右的老人有着超越年龄的身体素质,他们的运动能力,让年轻人也甘拜下风,无论多难的动作,在他们眼里都不是事儿,他们用公园里简陋的健身设备练出了难以置信的体能水平,充分展示了只有岁月有饶人,只要你不服老。

 

 

老年街健中的“王者”

           /宝二

采访孙富凯那天,大概是2020年入秋后气温最低的一天,秋风微雨寒气彻骨,我往身上一连套了三件衣服,出门还觉得手心冰冷。孙富凯来了,他像公园里许多晨练大爷一样,穿着一件普通的灰黑外套,个头不高,脸上表情淡淡的。

可当他将外套一脱,露出里面的紧身黑色短袖,身子随意地往旁边单杠上一挂,那紧实的肌肉线条,完美的肌群形状,立刻吸引了周围锻炼者的注意,不时有人过来,冲孙富凯起哄:“老孙,来个经典动作!”孙富凯便听话地露了一手,他的单杠漫步,做得堪比长期浸淫于健身房的年轻小伙,这已够令人惊叹,待到他露出“前水平”的绝活,大家围拢过来,啧啧称叹,旁边一位同样在十度以下的天气当“短袖党”的白发大爷,竖起大拇指和我说:“这个动作不容易练,放眼整个西安的老人,孙富凯是头一份!”

       前水平是街头极限健身的一个动作名称,十年前,孙富凯压根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因为娴熟掌握前水平,而成为街头健身的牛人。

       十年前,孙富凯是西郊一名普通的菜农,每天光是忙着种菜施肥、除草间苗,已经令他疲于奔命,人活着就是百般疲累,每天忙完地里的活,往床上摊开四肢一躺,脑子什么也不想,人已呼呼睡着。在孙富凯53岁时,因为举村拆迁,他失去了前半生赖以维生的生产资源——菜地,当然,作为补偿,他们一家人得到了五套安置房。

       我打趣孙富凯,称他是隐形富豪,他不好意思地摆摆手,说什么富豪啊,安置房,不值啥钱的。孙富凯虽从十年前便离开了土地,身上依旧带着大地的憨厚本色,他接着讲自己“没菜种”以后的经历。

       那时,孙富凯和家人搬到了唐延路附近,在唐延路和沣惠南路中间,有一个唐城墙遗址的街心花园——待贤坊,孙富凯见村里人兜中有了钱,便开始成天打麻将玩牌,他实在不喜欢,看公园里有人跑步,便尝试跟着跑起来。一开始,他连三千米都跑不到,便累得气喘吁吁,但他拿出了从前种地时的倔强劲儿,咬牙坚持下来,慢慢的,他每天都要跑上两三个钟头,足够一个“半马”的公里数。

只是跑步也挺无聊的,孙富凯见不少街坊在公园中玩健身器材,他也凑过去看,他羡慕人家在单杠上一口气做几十个引体向上,但自己抓握单杠,却一个都做不了,他不气馁,发明了一套“红绿灯计时法”。公园的云梯,正对着街口红绿灯,孙富凯无法引体向上,便用最笨的办法,两手紧握云梯杆,身体吊在上面,眼睛望着红绿灯计时。一个完整的红绿灯过程,是九十秒,起初他无法坚持吊足“一个红绿灯”,但他拿出拼命三郎的精神,雷打不动地练习着、坚持着,渐渐地就可吊够“好几个红绿灯”了。

面对健身,孙富凯是个心特别能沉下来的人,当他轻轻松松地解锁了包括引体向上、单杠漫步等一系列“花式单杠动作”后,他对公园健身器材,差不多都试了个遍,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挖掘其特有的健身价值,哪怕一个普普通通的“踩车轮”,他都能在上面做各种动作,有的练腹肌,有的练背部肌肉、腿部肌肉,他不拘一格的健身方式,常常让人耳目一新。

就在孙富凯将待贤坊的健身器材玩得溜转时,两年前,他忽然觉得身体不对头了,早上起来,感到胸闷气促,他去医院一检查,是得了冠心病,当即被留院,动手术,心脏安了五个支架,在病床上躺了好长一段时间才康复。

出院后,孙富凯完全没将自己当作“心脏不好的人”,他现在每天早上送孙子上学后,都要到公园打两个小时的太极拳,下午六点到八点再来公园做器械运动,他的“杠上花样”,让年轻人看了都自叹不如。

采访的最后,我问孙富凯,他现在心脏安了五个支架,家人是否会放心他每天长达四小时的健身锻炼?他看着我眼睛,诚挚地回答我:“任何锻炼,都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实际情况,循序渐进地练习,我之所以能这样运动,是因为我有长达十年的的运动基础和运动习惯。若缺乏根基,切不可盲目模仿,否则非但起不到锻炼效果,反而可能对身体造成损伤。”

                 神鞭一舞,虎虎生风

                         /刘雨昕

在鼓乐广场初见刘宝利时,他正处于舞鞭间隙,身边围着四五个徒弟,请教询问个不停,他很耐心地一一解答,神色从容,语速中等,即使刚刚痛痛快快耍了一场鞭,现在依然面不红气不喘,整个人站在那里,就如一棵青松一般。

将徒弟的疑难回答完毕,刘宝利掏出几条鞭子分发徒弟,嘱咐大家用心看着。徒弟们眼神崇拜地看刘宝利往前走几步,走到广场空旷处,说时迟那时快,他眉毛一凛,面部肌肉收紧,眼神灼灼有神,右手腕在半空划出一道闪电的速度,鞭梢已在地面打出了“啪”的脆响。众人叫好,他不为场外喧嚣所动,重心放在左腿之上,右腿一个轻巧的翻转,身子做出大鹏展翅的亮相,又是一记鞭花,脆亮地敲击。

刘宝利耍鞭与众不同,相较于能带来惊雷般震撼声响的响鞭,他的鞭声没那么大的阵势。虽不会将广场地面抽打出山呼海啸一般的震动,但刘宝利敏捷的身手、腾挪的姿势,却比只懂制造闷响的鞭友更具观赏性,动作也极为流畅好看。他像从武侠书中走出来的翩翩大侠,身手不凡,内力深厚,随便一耍,足见是练家子。

刘宝利笑呵呵地说他耍鞭纯粹“自学成才”,并未拜师学艺,跟过哪位行家。只不过退休后,无事爱踱到鼓乐广场走走看看,看到人家耍鞭,将一条鞭子舞得如龙腾虎跃,威风八面。他想起小时候,惊蛰天,大人们也循过“甩鞭惊万物”的习俗,由一个身强力壮的大汉,郑重其事地甩舞鞭花,迎惊蛰雷鸣,唤万物春生。想不到时隔多年,当年的习俗,变成如今人们强身健体的锻炼方式。

刘宝利一下子就爱上了耍鞭这项运动,他向来是个爱琢磨的人,想着“欲善其事,先利其器”,要参与到鞭友行列,首先得找到一根合乎心意的长鞭。他试了许多别人的鞭子总觉得不称手,于是他决定——自己做一条鞭子!

刘宝利制鞭,虽是头一遭,但心里丝毫不怵,他在手工方面,有种常人难及的巧劲。陕西人遇到婚宴喜庆,爱贴窗花,刘宝利便自个琢磨着来剪窗花,思考怎样创新图案,剪出更具吉祥寓意别具一格的窗花。他一个英武汉子,有这一手绝活,令亲戚朋友吃惊又佩服,遇到过年过节,上他家讨窗花的人犹如流水一般,不缠着刘宝利剪几张窗花,仿佛年节都失了兴味。如今他要给自己制一条长鞭,也有满满的信心。

刘宝利多方比较,最终选择了一款最适合的尼龙绳,编织了一条长鞭,他的工艺十分仔细,辫子的长度、重量、软硬、粗细,无不应和着自己的身型体重,也就是说,这是和他完全契合的“武器”,他给这条鞭子起名龙虎鞭,他说:“人与鞭子,不是‘凑合’拉到一起的临时组合,而是两相为友,完美配合。”

有了一条好鞭,如何才能练就一身好武艺,刘宝利又狠狠下了功夫,他是个“杂学”功底颇深的人,以前就会舞龙,如今将舞龙的步伐身姿带到了舞鞭之中,还在耍鞭时,加入了一些刚劲有力势如破竹的武术动作,让耍鞭不再是简单的耍鞭,更像是武术高手的绝技展示。最让人惊服不已的,是刘宝利打通了书法和舞鞭的“界沟”,使之水乳交融,自成一派风格。他小时候爱写春联,长大后临摹过瘦金体、柳体、颜体、欧体等多种书法,融汇百家之长,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自从他舞鞭之后,书法更见行云流水的如虹气势,而舞鞭时的腾跃翻卷,又添书法的笔走龙蛇之审美意趣。

看刘宝利舞鞭,赏心悦目,伴随他自在的呼吸、矫健的动作,手中长鞭如蛇逐风云,龙飞长天,难怪他在鼓乐广场已收了好几名徒弟,对他的鞭术崇拜得紧,问及他的鞭术是否已算得上“西安一绝”?沉吟片刻,刘宝利认真而谦逊地回答:“没有舞得最好的鞭子,舞得最好的鞭子,永远是下一条。”

 

 

 

                      “中国第一龙”,30米空竹龙舞起来

                                  /哈小瘦

    早就听说过西安空竹达人冯满勤的名字。他因在2014年的上海全国空竹交流赛中成功舞起30米的空竹长龙一炮而红,成为全国知名的空竹达人。在赛场上金色长龙绕身飞舞,如巨龙般腾飞,立刻吸引了全场观众的眼球,博得了阵阵喝彩,同时也摘得全国花式空竹表演的桂冠,被誉为“中国第一龙”。经过多方打听,我们终于联系上了冯满勤和他的师傅陈忠杰。

他们平时都活跃在丰庆公园,说起“第一龙”的诞生,冯满勤眼里满满都是感激,他说:“如果没有我师父,就不可能有30米‘长龙空竹’。”

回想2011年,憨厚汉子冯满勤告别了家中老母,离开老家山西省芮城县阳城镇,前往西安打工,他当时的工作是在一家批发市场当装卸工。工作之余,冯满勤爱去丰庆公园转悠,见到有位杨师傅玩空竹玩得特别好,他看得眼热心痒,自己便也买了简单的空竹跟着学习。冯满勤一米八的大个子,肩宽体壮,腰直背挺,他虽动作生涩,但潜力极好,他在公园笨手笨脚地玩空竹,恰巧被当时西安空竹界已小有名气的陈忠杰看在眼里。

陈忠杰74岁,是西安花式空竹团队的负责人,手下聚集着数十位空竹爱好者,曾策划过几次“百人舞龙”的壮观场面,实属西安空竹界的头面人物。退休后闲着没事干,陈忠杰常到西安交大医学院散步,看到那儿有不少老人在玩空竹,陈忠杰是个爱动脑筋、善于琢磨的人,他看了一阵子,不慌不忙地自己上手玩。一接触空竹,陈忠杰就展示了自己别具一格的创造力,他不断探索空竹的新玩法,通过对器材的革新、技巧的提升,很快就脱颖而出,成为西安空竹界一面响当当的金字招牌。

陈忠杰看出冯满勤是个好苗子,他憨厚实在,羞涩寡言,但却是真心喜爱空竹这项运动。他便主动和冯满勤打招呼,对他的动作提出几个小小的指点建议,这让冯满勤受宠若惊。

两人渐渐熟起来,陈忠杰对冯满勤说:“你在身高、体型包括臂力方面都很有优势,我觉得你可以尝试一下‘长龙空竹’。”冯满勤那时还不明白什么是空竹长龙,他还从来没见过人舞空竹长龙,但陈忠杰总有奇思妙想,他将空竹运动与中国传统舞龙相融合,打造了一项新型运动方式。陈忠杰索性自己动手,根据冯满勤的身体条件,为他量身制作了一条30米金色长龙。

冯满勤没有辜负师父的厚望,他每天起早贪黑,清晨练完空竹就赶紧到市场装卸货物,从一开始的动作生疏,到后来能将30米长龙驾驭自如,他所付出的汗水心血,非常人所能想象。

表演之前,冯满勤需要将30米长的金色长龙一圈圈地缠于腰间,嗡嗡的空竹带着金色的长龙,气势如虹地舞动着,时而上下翻飞,时而直冲云霄。要将30米长的长龙空竹舞起来,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于长龙里灌满了空气,舞动起来离心力达五六十斤,相当于一大袋面粉的重量,对表演者的体力和耐力都是极大的考验,没几个人能顺利舞起来。

冯满勤成为全国舞起30米空竹龙第一人以后,这几年来,他一直受邀参加全国各地的空竹比赛,均荣获大奖,但他并没有在成绩之前止步,他仍然坚持刻苦练习花式空竹,将“中国第一龙”的风采,带给更多的朋友。他说师父陈忠杰已经74岁了,仍然老当益壮,还在带徒弟、玩空竹,兢兢业业地继承和发扬这项传统运动,他和师父相比还年轻,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努力呢?

冯满勤和陈忠杰师徒,常常一起合练花式空竹,他们在西安城墙下师徒合体表演,惊艳了许多晨练的人们,引来喝彩与掌声。古老的城墙,“非遗”的空竹,一招一式玩出了现代感十足的韵味,传统和创新彼此碰撞,师徒一心将空竹艺术发扬光大。

 

绝活高手,小隐隐于公园

 /周杨

第一次采访曹三民,是因为看到他徒手轻功上城墙的视频,非常向往,托朋友约见。当日约在东门环城公园。时逢秋末,天高云淡,日光极好。远远看曹师傅模样的大哥已经早在等候,不由得碎步向前,握住曹师傅伸来的右手不停晃动,一边抱歉到:“曹大哥对不住,让您等我了。”

周围曹师傅的健身伙伴哈哈大笑,有两位打趣到:“我看你30来岁,曹师傅可不是曹大哥,叫曹叔叔才对!”

曹师傅也爽朗地笑了起来,周围人七嘴八舌地介绍,我这才知道曹师傅今年已经63岁,我不由得一边暗悔自己的鲁莽,一边惊异于曹师傅的保养有道。说来也逗,一问到曹师傅是怎样保持年轻健康体态,我们都打开了话匣子。

 

年幼时的功夫梦

小时候,曹师傅家人常带他去赶农贸集会,集会上有大型表演,他在那儿见识了很多武术、软功、杂技等,年少时他就有个练功梦,集会上看了,回家便有模有样地学,后来家里有了电视,看到这些节目更是转不开眼。本身有天分,加上用心学习,时间久了曹师傅竟然无师自通了许多武术动作,更厉害的是掌握了一身绝活,像一字马,单脚朝天蹬等,完全不在话下。

如果你亲眼见到曹师傅身体的板正,一定能马上感觉到他身上的军人气质。没错,1978年风华正茂的曹师傅应征入伍,被分配至东北工程兵某部服役。

看过军旅题材影视作品的都知道,部队体能训练非常艰苦,什么单杠双杠人梯爬墙都是基本操作,仰卧起坐、腹部绕杠、俯卧撑这些更是家常便饭,而曹师傅凭借着自己参军前自学的功夫,再加上毫不懈怠地天天苦练,成了同期战友里的排头兵,还经常在各种比赛中为班级连队争得荣誉。

四年的军旅生涯锻炼了曹师傅的钢铁意志,同时也赋予了曹师傅过硬的身体素质。1982年退伍时,曹师傅已经凭借自己的一身真功夫在部队小有名气。

 

中年不忘勤练功

退伍后的曹师傅做了建筑和工程监理,这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年。按说在地方上班,不比在部队那么辛苦了,也就不必天天劳神动骨保持运动,但曹师傅自幼早已经习惯了这种高强度的体能锻炼和日日练功的作息,一旦放松下来,他反倒先不适应了。

于是他又恢复了自己在部队时早晚一练的作风,而且修习项目更多了,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他的见识更加广博,接触到了很多高阶瑜伽功夫,原本聪慧的他在不断学习中,把新的瑜伽功夫与自学的软功技巧结合,并且发挥自己在部队里练就的硬功长项,创造了很多新的高难度动作,二指禅、一指禅等每每出手一练,都获得满场彩。

 

退而不休,老当益壮

时光一晃而过,转眼间曹师傅已经到了退休年龄,办完手续,监理公司又马不停蹄返聘了曹师傅,这也是对他三十年职业生涯最好的表彰和鼓励。

虽然名义上退休了,曹师傅还是保持着每天早练1小时,晚练2小时的习惯。机缘巧合下,他加入了以中老年健身群体为主的西安绝活大队,有了这样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们,西安各大公园都留下了曹师傅勤奋练功的足迹。

曹师傅练习绝技时,总有许多人请教。无论问题大小,小到指导一个动作该怎么施力,大到坚持健身四十年以来的经验和心得,他都事无巨细一一回答,长此以往竟收获了很多粉丝和徒弟,85岁的杨师光就是最年长的一位。从外行看热闹,到跟曹师傅一起做二指禅,两人一起练瑜伽绝活,一起被央视“我要上春晚”、央视“生活圈”等节目组邀请录制,杨师傅只用了短短5年。每次说起这个,他们两人便都洋溢出孩童一样的纯真,用简单言语和明快笑容为对方加油。

曹师傅坚持四十年的锻炼为他带来了许多好处。他现在走路身轻如燕,多年不曾生病,整个身体状态可能比许多年轻人都好。

这些年采访过曹师傅的媒体很多,从地方台、地方报纸、到央视,曹师傅经过的阵仗难以一一列举。但每每采访结束,他总要叮嘱一句:是国家给了我好的生活,是坚持锻炼塑造了我好的身体。我希望能通过媒体,让老百姓认识到健身的好处,老了能享受开心生活。

 

                  把街健绝活搬上舞台

——待贤坊健身绝活队

     /王二小

在西安,有个健身达人的“网红圣地”待贤坊,它位于唐延路与沣惠南路中间,是一条南北方向长约4公里的绿化带,这里常年都是健身人士的好去处。

64岁的牛长润,一米八的个子,身上没有一丝赘肉,他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天一块健身,大家各有所长,比如他就在瑜伽、轮滑等方面练就了一手绝活,但“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牛长润动作练得越是流畅娴熟,心里就越是升上这样的念头:和我差不多年龄的朋友,都各有才艺,如果能将老年绝活搬上舞台,岂不更能宣传健身意义,引更多人来关注和参与。

说干就干,牛长润将这想法和几个平时谈得来的“老练友”一说,大家都摩拳擦掌格外兴奋,都表示非常愿意参与其中。是在一个“华艺杯”健身表演的舞台上认识牛长润与他一群队友的,他说起可爱的队友来,便眉开眼笑赞不绝口:“大多数时候,上舞台表演不需要那么多人,大概十一个就够了吧,但每次表演都来十五六个,大家热情得很,积极性高涨,喊谁回去都不好。”吕玉梅、魏玉兰是待贤坊绝活队的骨干选手,她俩是瑜伽队的,每次表演都会参加,风雨无阻。只见她俩并排收势站立,面不红气不喘,又盘腿坐在原地,轻轻松松来了个“举脚放头顶”。

牛长润笑得很自豪:“我们这‘待贤坊健身绝活队’,就是有‘一刚一柔’两套绝活,刚的,比如有人上台表演大回环、空中漫步等,柔的,主要是瑜伽术。”牛长润这话让人疑惑:众所周知,单双杠是水泥浇筑在地上,怎么能搬上舞台呢?可绝活队的朱永健,不仅有一身好肌肉,还有一脑袋的好想法,他自费购买材料,琢磨怎么组装,怎么焊接,硬是手工做出了一副能随时登上舞台的单杠,只是队员表演时,须有两位助手,握稳杆子,起到“人肉固定器”的作用。

因陋就简,为健身创造一切有利机会的人,不止朱永健一个。今年47岁的李建军,过去当过兵,单杠一到八练习,是军队器械体操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的人很难做到“全面练习”,李建军到了现在这岁数,他还能自如地做完“六大练习”。李建军开了一家名叫天地鲜的水果店,但要让他守在店里一动不动当老板,那是办不到的,他总是一边看店,一边见缝插针地锻炼。店门外有棵大树,他就直接在树身上练引体向上,店门前一排阶梯,他就坐在石梯上练习卷腹运动,姿势标准,一丝不苟。

64岁的邓群放,家住大寨村,他是小区改造之后,院内安装了体育设施,这才开始在单杠上练习,虽然起步的时间晚,但因为练习认真,人又有悟性,再加之和大伙在一起,彼此监督互相照应地练习,如今已掌握了一手单杠大回环的绝活,不逊于年轻人的敏捷。

待贤坊健身绝活队的中老年明星,他们都是怀揣一个单纯热爱的目的,开始健身,爱上健身,并在队长老牛的鼓动和号召下,带着自己漂亮的绝活上舞台,让更多的人看到健身之美,健身之乐,从此也愿意让生命“运动”起来。

 

 

妙趣横生的运动会

  为迎接十四运,丰富离退休老同志们的文化生活,202011月,西安市小寨路街道办事处老年体协在红专南路社区文化广场举行“离退休职工楼宇团体趣味运动会”。活动设置了旱地龙舟、龟兔赛跑、神州火箭、十拿九稳、如意算盘等项目。这些小游戏让他们仿佛又回到了青春年代,活动场地上不时传出他们开心的笑声和欢呼声。

                                   (张源生)

 

绝活老人的日常训练

每天天刚刚破晓,兴庆宫公园东门就已经聚集了许多健身达人。看到有人来拍照,达人们会热情地把自己的绝活展现得淋漓尽致,倒立一字马,单脚朝天蹬、盘根扭转……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表演,让围观者忍不住纷纷叫好。

(黄芮)

 

 

 

 

游泳趣事多

/小奇

     西北地区干旱缺雨,鲜有大河大湖,人反倒稀罕水,想学会游泳。我便是个例子。

    我学游泳始于小学二三年级,那时寄宿西七路的西安小学,学校重视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加之离西五路的市体育场很近,就有了学游泳的机会。

    印象那时西安只有市体育场、陕西宾馆有室内游泳池,莲湖、兴庆宫公园有露天泳池,后来省委在雁塔路8号院修建了标准游泳池。若大的西安市能游泳的地方太少,一般家庭孩子只能到护城河,远些的浐河、灞水旁的沙坑,或寻郊县哪个涝池戏水。

    我初学游泳是在西安市体育场的儿童池,因泳池东头建有蘑菇亭亦称蘑菇池。为教会这些娃娃们,学校组织到和平电影院,看如何学游泳教学片。然后老师带到蘑菇池,从练憋气逐步到换气、漂黄瓜,从使用救生圈、漂浮板打水到手脚配合,再到蛙泳、侧泳、仰泳的练习,还时常用搪瓷脸盆接些水,练憋气、换气。

    真正会游泳是在省委8号院,那是露天泳池。周日允许机关的孩子来游。游泳的人不多,水也清些,不像体育场人多得像下饺子,漂白粉的味道很浓。

    开始,我只敢在浅水区或沿泳池边游动。几个大娃笑我“还是个旱鸭子。”不知谁使得坏,乘将我四脚抬起,“一、二、三、四!”喊着号子,“噗通”一声将我扔下深水区。呛了几口水后,手忙脚乱地狗刨回来,没想到从此就敢往深水区去了,还能游上几个来回。

上中学时(19691972年),我被吸收进校游泳队,高兴得不得了。“游泳不用掏钱!”尽管游场才几毛钱,也是一顿饭钱,而且训练时不让旁人进,游得就畅快多了。不像平日游着游着不是你撞了别人了,就是别人碰了你,搞不好谁一脚就蹬到你腰眼上。

我当年蛙泳、自由泳都不错,校队拿过市级4*100米接力的名次。在市级机关运动会我还得过百米混合泳季军。1972年国庆节前,学校还让游泳队到建国路外的护城河,校办农场的鱼池中捞鱼,我大显了一回伸手。

那时进深水区要考试,除看你能否在泳池游个来回外,还得看你会不会踩水。当戴着墨眼镜、皮肤黝黑的游泳教练,给游泳证盖上合格章,再给你戴上游泳队的小红帽,走路的神气都不一样。进深水区的好处,是能爬到3米高的跳台或上1米跳板,往4.2米深的水里跳冰棍,或做向前翻腾一周的动作。我更喜欢在深水区下潜,扔一块石子与同学比看谁能先摸上来。

自学会游泳后,我常会有见水就游的冲动。最可笑的一次是小学毕业后,去省防疫站看望同学,竟跳进他们院子的喷水池游了起来。还有一年劳动节,从楼观台沿环山路来到沣河,我竟然鬼使神差地穿着长裤就扑进水里游了起来。

后来一次出国到圣托里尼岛,我见海水湛蓝有许多老外在游泳,我也除去衣物跃入海中,让团友们惊愕不已。但也出过意外或危险:一回是1971年暑假,去探望被下放到汉中的家人,全家去汉江玩。第一次见到这么宽阔的江面,我一个猛子扎进去,哪知江水流速极快,一下子将我冲出十几米远,慌忙连刨带蹬划到岸边。才知道这江水与泳池之水大不一样,从此再不敢入江戏水。

第二次是2001年夏去陕北,东道主安排游红碱淖。我看水面浩渺平静,兴致勃勃地下水游了起来,不料将近视眼镜滑入淖中,由于水特别深加之水底是个斜坡,反复潜入湖底数次怎么也摸不上来,力气不济呛了几口咸水,最后只好放弃。晚上到榆林重新配了付眼镜,心想看似平静的水面,往往更可能暗藏着凶险。

第三次是四十年后,在海棠湾下水,那天风大浪急又赶上退潮,我游了一会儿返回时,气力用尽却离海岸渐行渐远,多亏岸上的朋友及时发现,奋力将我救了上来。那时,我才领悟什么叫汹涌澎湃,海水不可斗量,也明白“淹死的都是会水的!”

尽管发生过这些意外和危险,但我仍然爱水,喜欢游泳的兴致未减,只是选择游泳的地方不再会那么莽撞了。

 

 

 

 

我与太极的不解之缘
              
/于工
    2018年退休之后,生活节奏突然慢下来。某日在家翻看手机,不经意间,一组太极拳的画面映入眼帘,即刻为之吸引,目不转睛逐个看了一遍,意犹未尽,转头又去买了相关书籍,打算先从理论研究入手。心想既然退休了,就得给自己找点儿事干。捧着书本看了一些理论,不得要领。后来经人介绍,我加入了专业拳馆,有幸师从国家级著名教练,开启了我与太极拳的结缘之路。
    
然而,一个太极拳的门外汉,若想学习并精通这项运动,我还是有些不知所措,加之又忙于其它事,拳馆那头就暂且搁置下来。

直到有一天我从电视里看到有关陈氏太极拳的内容,又随手翻起了那本太极拳理论书,认真研读,逐层深入,终于有了点信心,下决心认真去接触它。

此后,无论阴晴风雨,我不间断地学习训练。从对太极拳一无所知到拿捏有形,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倘若工作中的紧张忙碌是一种消耗,那么练拳时的柔和顺遂,就如同帮我充电和滋养身心,在教练的悉心指导下,我受益匪浅。

练习太极拳,讲究用意不(全)用力,意发自于心,要求心思清净高远,方能在使用拳脚时畅快自然,通过以松柔入手的练习方法,使我有了渐入佳境的自信感。疫情肆虐期间,除了采购生活必须品,几乎足不出户,这恰巧让我心无旁骛投入到了太极拳的苦练之中,白天在家里练,夜深人静时,常携夫人去小区健身广场,她运动锻炼,我会在一旁打几套拳。

疫情退却,各地复工,拳馆恢复正常,教练检验我训练成果后,告知我可以参加考级了。巨大的惊喜,却也伴随着惴惴不安,教练看出我的心思,鼓励我一定去参加考试,我于是更加勤奋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段考级我轻松过关,并打下坚实基础,三个月之后二段考级,我成绩优良,顺利遂愿。

又过了三个月,教练鼓励我代表拳馆学员之一去参加西安市举办的太极拳比赛,我却又一次踯躅不决,心想历练未成,这类赛事自己怎够格前往。教练却并不这么想,他开始加大力度对我进行培训,我仍是底气不足,令教练颇为失望,待到报名期限已过,我干脆就彻底不想这事了。
  
然而机缘巧合20208月底的一天,我在家里偶然看到有网上报名参赛方式,又勾起了参赛欲望,于是报名认证。翌日去拳馆上课,教练满脸堆笑地通知我,参赛人员名单已确定,其中有我,全力以赴迎接比赛吧!

接下来便是突击训练,积极备战。比赛结果出乎意料,我从66位选手中脱颖而出,荣获西安市首届全民健身大会武术套路比赛(社会组)第一名,为拳馆和个人争得了荣誉,奖杯证书及鲜花掌声如约而至,这也让我如释负重。

获奖之后,教练根据我的状况,又教我学习太极剑。太极剑兼有太极拳和剑术两种风格,要像太极拳一样,表现出轻灵柔和,绵绵不断,重意不重力的特点,同时还要做出优美洒脱,套路清晰,形神兼备的剑术演练风格。对我来说,虽已具备吐纳自如的功底,但若真正在太极剑的练习中做到平衡协调、拳势精准,我自愧不能。

但是教练对我的体形及悟性高度肯定,这使我信心大增,也更加刻苦自律。其实过后想来,当时苦练太极剑也许并非为参加比赛而为,但耕耘与收获时常相形相随。依旧是三个月后,教练鼓励我报名参加在安康举办的省级比赛。

我即便有自信,但作为一个初学者却也毫无摘金夺银的奢望,只是祈愿能让我检验自己用心血换来的成绩。经过四天的鏖战,在我要上全运健平杯第二届陕西省武林大会比赛中,我获得了太极剑和太极拳一金一银两个大奖。

庆幸与陈氏太极拳结下不解之缘,与教练及拳友相互切磋,共同提升,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也可以老有所学,颐养天年。

身处健身房,不做“健身盲”

                      /朝逸

时下很多人都热衷于健身活动,原因很简单: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在运动中得到健康与活力,另外一部分人则是为了拥有姣好的身形和良好的气质。初衷固然美好,但在健身过程中,总有很多人会因误区导致事倍功半,下面看看那些在健身中容易犯下的小错误吧。

误区一:器械训练与健美操“井水不犯河水”
 健身房里通常会出现“井水不犯河水”的两个区域:器械训练区域和健美操区域。“器械训练是男人的事,跳健美操是女人的事,互不相关。”其实这样下去会在误区中越陷越深。男性跳健美操同样可以提高心肺功能、柔韧性和协调性。女性通过器械训练不但可以训练耐力、速度等基本素质,还可改善体型、增强活力。无论放弃哪一种运动都是非常可惜的。

误区二:女人练器械会变粗壮
  男性练器械后变得胸宽、背厚、肌肉发达的状况让很多女性提出疑问,女人练器械会不会也变得粗壮?实际上,长肌肉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小重量、多次数的训练不但不易长肌肉,还能减去多余的脂肪。健身教练表示,女性体内的雄性激素较少,雌性激素较多,因而肌肉合成能力就相当差,合理的器械训练最终只会使体型更美妙。

误区三:练健美操、形体操可美体
 一项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女性健身者都认为练健美操可美体。但是训练结果却不尽如人意:下肢变得结实、强壮,但能体现形体美的肩、胸、背等关键部位并未得到改善。其实美体要合理利用器械做有针对性的锻炼,可使胸围变大、变小,肩变宽、臀变翘,只有合理锻炼身体各部位,体型才能有明显改善。

误区四:练哪里就减哪里的脂肪

  这个想法是相当幼稚且不现实的。适度、合理的器械训练,才能有效地进行无氧代谢和有氧代谢,达到减肥的目的。适度是指在每次训练中完成的运动应不超过身体负荷;合理是指用科学的方法对全身各部位肌肉进行训练,而不只是单纯去练某一个部位的肌肉。

误区五:多出汗才能多减脂

  “多出汗多减脂”的误区导致许多健美操训练者心甘情愿地跳个不停,且乐此不疲。某些教练还建议不要喝水,认为好不容易出了一点汗,喝水岂不是白练了吗?研究表明,大量排汗而不补充适当水分,极易造成虚脱。单纯的出汗并不能有效减肥,适量地增加一些器械训练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友情链接

关中: 西安 宝鸡 咸阳 渭南 铜川 杨凌

陕南: 汉中 安康 商洛

陕北: 延安 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