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凤楼威客信息网_同城凤楼网站app_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

陕西省老年人体育协会地市分布图


陕甘宁边区红色革命根据地——马栏


       马栏位于咸阳市北部,距旬邑县城53公里。地处陕甘宁边区南端,地形丘陵起伏、沟壑纵横、森林茂密,地势险要,自古以来这里就是养军屯兵之地;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曾是陕甘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工作战斗过的地方。这里更是国共两党两军必争之地,作为边区重镇,马栏革命根据地功绩卓著。

       马栏革命根据地曾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马栏时称“小关中”,是关中分区的“心腹”。马栏位于陕甘宁边区南端,东临咸(阳)榆(林)公路,西接西(安)兰(州)公路,距省府西安仅一百余华里。它曾是陕甘宁边区重要的南部屏障,更是其近距离俯视泾渭、剑指西安的前进基地,也是许多革命青年北上延安的重要通道,还是我党我军购运战略物资的必经之路。正因如此,国共两党两军才视其为战略重地而互不相让,封锁与反封锁、摩擦与反摩擦、革命与反革命的战火才在这里持续了多年。在这片红色热土上,在中共陕西各级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关中分区军民以山林为屏障,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建立红色政权,进行反围剿战斗,保卫了延安、保卫了党中央,守卫了边区的南大门,使红色革命根据地不断得到发展壮大。

       从1938年至1948年,这十年间,马栏先后有鲁迅师范学校、陕北公学、抗日荣誉军学校和陕甘宁边区第二师范4所革命学校在此办学,为中国革命培养了众多治党治国治军的优秀人才。鲁迅师范在马家堡(今旬邑县职田镇辖)办学一年零四个月,累积培养学生300多人,成为了抗战初期“为争取国防教育之模范”。陕北公学1938年7月在旬邑看花宫设立分校,总校1939年1月从延安迁来看花宫与分校合并。陕北公学在旬邑一年多时间里,先后办班54个,培养抗战干部6000多名,吸收新党员3000多人。1938年底,抗日荣誉军人学校迁到旬邑坪坊一带。这所肩负着伤残军人康复使命的革命学校,在旬邑办学一年多时间,不但使数万伤残荣誉军人的身体得到了康复、精神得到了新生,还使他们提高了文化水平、学会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本领,从而重新走上了革命和建设的战场。其中很多同志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都成为了各条战线上的领导骨干,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马栏革命根据地曾是关中分区的指挥中心。从1937年春陕甘宁边区关中特区(1937年10月改称关中分区)党政军机关迁驻旬邑马家堡起,到1941年陕西省委、关中分区机关分别迁驻旬邑马栏,马栏从此成为中共陕西省委、关中地委首脑机关驻地和首府,并成为陕西国统区地下党组织一切工作的策源地和指挥中心,直至1949年5月各首脑机关迁离,马栏作为首府存在了近十个春秋。这十年间,中共陕西省委、陕西省工委、中共关中地委领导分区军民广泛开展大生产运动、抗日救亡运动、人民支前运动及关中国统区工作,发展了生产和贸易,满足了革命根据地发展和军民所需,建立了广泛的统战关系,策动了众多武装起义,打破了国民党军的经济封锁和军事围剿计划,把马栏建设成了关中分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946年至1947年,中共路东工委、路西工委、西府工委和河南省委、山西省委先后迁驻马栏办公,马栏曾一度成为陕西革命大本营。

       马栏岁月虽已远去,但马栏革命精神却永驻人心。如今,那巍巍的青山还在,那破旧的窑洞还在,那为信仰而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还在,先烈的英雄业绩还在这里闪光,这一切,必将永远激励我们为建设全面的小康社会不懈努力。(摘自2011年中共咸阳市委党史研究室、中共旬邑县委党史研究室编辑,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马栏革命简史》一书)

友情链接

关中: 西安 宝鸡 咸阳 渭南 铜川 杨凌

陕南: 汉中 安康 商洛

陕北: 延安 榆林